我们都不会种地,10年后每个人的分工都会越老越细致,农业也会更加的职业化,那么现在种地的人更不上科技,会被淘汰,这个市场是跑量的一个市场,没有品质,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吃的水果,吃的蔬菜从哪里来的
根据你的土地的性质,最好去化验下,中国很多种子都是进口从日本,欧洲进口,江苏农科院很牛逼,也是进口的种子。
中国的水稻品种在国际很先进,但是老外通过种植的农民一株50元买走,在很多科研机构新品种都是雇佣的临时工干的,或者当地的农民,农民只要有钱,不管什么,就偷着把先进的种子卖掉了,农业的专利很难保证,所以现在的先进的品种都在大山里面,种植的农民都不知道这是啥,定国家鉴定后才大批量放出来
最近科普了有机肥,但是没有很理想的,有机肥这个行业产品好的,真的想把有机肥做好,都没被政府认可,就是没有补贴,产品不好的,都是政府制定的,很多都和政府有关系,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各项指标都通过,1 吨400元,农户需要付100元,国家补贴300,常规是生产出10吨,到目的地变成30吨,操作一下就可以了,或者1吨也没有,操作下,然后各方都赚到钱了。政府补贴的日子迟早会结束的。
下午农科院的杨老师说,如果让植物口感好的话,还是植物发酵的,动物粪便最好的是牛粪,
但是现在新的课题是蚯蚓粪,而且某地有,预定终于确定了有机肥,为蚯蚓粪,但是含量3%不到,只能试试效果了。
旺园的陈总说鱼粉不能加在饲料里面,我们的负责人也查阅了很多,结果进口的鱼粉是禁止的,因为有虫卵,但是·鱼的下脚料,归建设部,因为归厨房,农业部不许用于生物下脚料当饲料,还有卫生部…………、
农业部是进口的鱼粉有虫卵,不允许鱼粉,国内有些比较模糊,变通的是,下脚料让蚯蚓吃,鸡再吃蚯蚓,这样就符合规矩了。
正大集团的养鸡工厂,通过技术,可以精确知道每只鸡每天每个部位能长多少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在农业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农业还是很多靠政策补贴,农业政策 这个比其他行业政策更加重要,中国还是工业补贴农业,人家享受,你没有享受,那你就没有竞争优势
我们周边的农场大户,都是怕销售不出去,葡萄他们种的很成功。但是销售很难,在路边的小摊每天的销售是一篮子,
上海的菜市场水果摊看上去凑合的陕西苹果叫价3元一斤,和小青菜一个价,小青菜60天生长期,全年种植。苹果一年一茬,而且需要花很多心血。假设商贩的称是准的,陕西到上海的物流是0.25元/斤,按照菜市场利润算,进价1.3元,减去物流,1元一斤。朋友圈频繁看到陕西苹果滞销,没想到这是线元/斤。为什么会这样?
胡萝卜在上海是2元,在陕西的大荔县是2毛,今年的胡萝卜长势很不错,收成好了,价格低了,心忧炭贱愿天寒啊
如何和农民打交道,体谅和尊重农民,他们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去尊重他们,赢得他们的尊重。
同样的时间买得到,人家要相信你,就是那样种的,现场采摘参观,物流,种的少,产量那么多,如果相信,那么会有消费行为。
农业里面成本上升的是 人工和土地,土地随着土地供给的改革,越来越少,人工会被很多的机器人,机械,代替,土地政策的推动很慢,但是人工可以被无人机和一些自动化的植保,检测大棚,农田水肥,光合等传感器,节约人工成本,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更多的土地,农业的saas服务的软件也有了,从其他行业演变过来的效率管理,进销存的管理,将农业做的非常的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在每个环节减少成本。人变成不是一个劳动者,成为一些机器的操作者,一个人可以管理上千亩的农田,而且每年的数据积累会指导自动化操作,农产品会像工业品一样稳定的产出。
很多的农业采购和共享平台也在抬头,比如农机和一些农业服务可以在网上一些垂直平台找,资源会不会局限于一个区,一个市,更多的资源会接入农业,农业是唯一没有一个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这样的利润大的公司都会进来,未来5-10年农业会有更多的管理和销售等解决方案软件平台进入农业。
农业里面只有2个赚钱了,1 项目骗钱 2 有大客流的,政府采购,学校,部队,监狱。
养殖似乎都不赚钱了。但凡有点头脑得人都不愿种植,有点渠道的都去做贸易了,有个养殖鹅得小伙子不养殖了,现在都做贸易了。
东北的玉米收购价0.75,如果以后粮食也会和国际接轨,未来农产品没有竞争力,美国的土地面积都比较平坦,机械化,成本更低。
1 小麦(甘肃):亩产600斤,一斤1元,600元,种子,化肥,农药,不算人工挣450元。
2 苹果(甘肃):一亩55棵-74棵树,一棵树120-140个,亩产4000-5000斤,当地收购价3-4元,减去农药,化肥,套的袋子,一亩收入2万元
3 桃子(甘肃):亩产3000-4000.收购价2.5-3.5,有时候更低,存在存储的奉贤,
7 葡萄(上海):亩产4000斤,均价5-6元,化肥,套袋子等成本2000元,亩收入:1.8万
8 黄桃(上海):亩产4000斤,9 五四农场的标准是一亩地收入是1000元,租金350元。
种什么赚钱了?种植价格高一点的,越是价格高的,需要人工更高,小品种更是,收割成本很高,这个还是看天吃饭的,人工的成本还是最大的成本!怎样减去人工的成本了?科技化,自动化,工业化,互联网话,人干的事情不要干了,机械去干,一些放水,农药,操作让自动调节,缺一套程序而已。
种地的人远没有倒爷转的多,物流会吃掉很多的成本,但是大宗的菜的需要还是很大,菜场那么多家,还不如合成一家,只要解决物流
上海一些农场一般一亩地在1000/亩元左右的收入,桃园在2.5万/亩,葡萄园2万/亩
农业习惯的思维是我搞个啥政府能否立项,补贴钱,现在种地就补贴,很多公司在靠项目补贴钱过日子,一个大型的农场里面养着一群专门写材料申报项目的
一亩田都倒闭了, 敬畏农业(农业之所以没有互联网不是因为农业需要互联网,而是互联网需要农业)
不要以为拿着最潮流先进的工具,说你会农业,很多东西互联网是教不会你的,农业之所以没有互联网不是因为农业需要互联网,而是互联网需要农业。
中国农民也很辛苦,国家农业补贴体系做得不够系统。放在全球来看,农业也是要靠补贴的,日本农副产品补贴程度比我们高很多。
中国的农业是靠工业的补贴在存活的,也是挣不到钱的,种植业大家都在拼产量,
价格低,为什么价格低,有人的产量高,市场为导向的话,就是存量太大,国家的政策打压。干农业的人太多,进口粮食价格也低
其实在青浦遇到一个种水稻的,不打农药,不上化肥,只是拔开云 开云真人APP草,最后的产量只有200斤,是常规睡到的零头,但是他的一斤水稻卖8-10元,一亩的收入2000元,而常规水稻是亩产1300亩,1,2-1,5元的收购价,其他种水稻的也想这么干,但是没人要啊,那家人家就相信他,而且老早已经预定好了,那个人卖的是他的诚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愿意吃好的,吃健康的,尤其对于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每个人都一日三餐,肯定希望吃的好一点,号不是大鱼大肉,而是健康和安全,他们找不到安全的食材,现在这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我们躺着都中枪。然后多利就出现了,走高端客户,不过一斤黄瓜30元,你我似乎也消费不起。
在这个陌生人的社会让别人相信你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相信你,然后相信你的产品
种子公司,化肥公司这些类似于工业的公司赚钱了,将农业做成工业的模式也赚钱了,我们的金针菇就像工业一样被生产出来。
商人+农人的组合最好, 农人谈兴趣和情怀,商人谈能赚多少钱,成为一个有情怀的商人
两个都没有错,和农人谈情怀和理想,和商人谈利益,不要将你的努力,他是老总他的努力远比你精彩。
大闸蟹产品保护好多年,单个群体很难保护,数量很难,大家都没有去保护和争开云 开云真人APP取品牌的冲动。
我觉得农业是长期做下去的事情,不能挣不到钱就去骗人,有情怀要坚持,一般做名人案例说事情比较简单,具体说明某有机蔬菜公司
你做到了有机,但是不太容易证明了,后来他已经不种地了,而是选择和农户合作,
1)种不好,技术和管理没有达到低成本,有机一般是传统蔬菜的10倍,但是当成本高到脱离市场的时候,那就是自欺欺人。价格的另一面是不是你的成本搞,而是你的价值小,价格低,高价值的产品永远不存在价值高,物有所值,但是大家都觉得不值的时候就是脱离市场。
利润不足以抵消你的含金量,和高价值不能匹配成本高在于你卖不出去,解决销路,你的价值就存在了
大客户比如浦发银行,政府,国企,这些只要搞定采购一个人就可以了,其他人不在乎,最省事的赚钱,其实他忽略了家庭用户,和家庭用户的体验不追求高体验,各个环节都不在乎家庭用户,家庭用户的物流成本非常高。
不重视用户体验,很多说法不能自圆其说,比如有上万客户,每个客户每周2个6斤,但是你的地就这么大,怎么能产出这么多蔬菜,有别的基地,每个基地细心的人查看和计算下,是没有那么多产量的。说是自己的,知道内幕的人都知道,已经租给别人了,而多利说自己具有检测有机的技术,那么推过来,既然你有这个技术,你就可以抛弃重资产,你可以不用去种地,只负责收别人的菜,别人的菜你如何管理了,检测了没有都不知道,检测也只是针对样品负责,整个过程你都不知道。
很多地方没有导游,也没有介绍产品的二维码,展厅也没有接待人员,讲解人员,里面的人经常换。
它定义为下一个目标为平台的10年,在网络上已经有一定的客流量有了,但是你卖别人的东西,让大家以为你种的菜也是别人的,他的核心价值就变成帮客户找到有机的菜了,那么你和京东有啥区别了,很多家公司都在找好的供货商,最后就变成了比价格,比补贴了,平台多利是玩不起的,平台是阿里,腾讯,京东大公司玩的。
多利核心还是种菜,种菜不赚钱,所以一直在找捷径,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实事求是的种菜,而不是项目申报得到国家的补贴。
让送货员成为销售,我们一直不能放弃和客户打交道,包括小米,等所有的公司,客户体验和客户的交流是不能丢的。多利有导游等措施,留住家庭用户,
高端客户餐饮消费占生活消费的1%,买一双鞋子上万了,对他们来说买3元的菜和30元的菜没啥区别,但是要让得到信任和好的体验,他们都是高知识和文化的人,你比他们更加专业,带给他们价值他们才愿意为你买单。
多利将草莓是承包给杨老板了,浙江人,之前在海湾哪里种西瓜,后来来多利种植草莓,已经种植了6-7年草莓,自己管理,自己跑销售,需要干活打电话叫临时工,算下来一个人可以管理3亩。
他的结论是凡是公司干的都不行,很多给自己干和给别人干是不一样的他失败的案例就是今年种植种西瓜,亩产1万斤,平均1元一斤,今年在外面种西瓜赔了100多万,
第一年种植一直死苗,死了3次,第四次才活,算下来苗价已经是2.4元了,跑了很多地方去看,去学习,大的方面慢慢知道,细节每个人都不一样。
他的做法是:种玉米,完了直接粉碎,玉米的氨基酸等比较多,玉米不搬下来,直接粉碎掉,在图里面,然后蒙大棚暴晒,杀虫,很多虫子在土里面,杀不死的,必须要蒙棚。
苗是他自己去建得买的,都是好苗,上海的苗都不行,上海的水被污染了,苗上都有细菌,苗6毛钱,叶子干的就是菌,需要打药,隔三天需要打药,说是生物农药,具体名字没告诉我们,还有营养液,
浦东的草莓走的路线是采摘,比青浦的好吃一点,青浦走批发路线,赵巷,赵屯哪里都是草莓
草莓,需要多看看,和卖给你苗的沟通,挖几棵让当初买苗的人看看,根部是不是有虫子在吃, 炭蛆病,
但是看到他说有机啊啥的,底气不是很足,感觉也多少有点水分,草莓都是露天的
他和多利都是一个价位,50元/斤,但是多利只能销售100万,其他的都是他要去跑着销售,一般是25元/斤销售给外面。
包含吃不要钱,很多素质高的吃了,看了多少会买一点,高消费的人素质就在哪里,但也有很多进来专门为了吃
他还种了火龙果,亩产4000斤,今年7月份种,明年6月份上市,苗4块钱,火龙果人工也少,一年打2次药
进去没人管,展厅也没人,随便进去,草莓的示范地方,也可以随便进去,而且很多苗死掉了,还是种草莓的老板栽种的,后面是一个村,和村里通着,村里还有很多人进来偷菜,
多利也养鸡的,大概要4千,之前说我们提供给他样品,多利的养鸡的在以前大棚里面
新型项目:物联网收集,收集的数据需要分析,但是只是项目验收的时候来一下,
草莓的使用基质,透水膜(一些矿物质可以穿过),棉花,自动化控制多少时间提供水,
这次是网上认识的研究生 鲁莹带我逛了一圈,她南京专门做项目,申请很多的项目,我们这方面也要关注。
今天中午在多利混了一顿饭,食堂比较远,有班车,7桌人,每桌人大概有10人,项目开发部门有农学,林学,审计
1 下午和我们的种植负责人又去多利,上次去的一些光秃秃的地已经长上来了,和多利的工人聊了一会,了解了他们的管理模式,别看农业的门槛低,但是技术性很强
多利只有火锅,每位300元,500元的档位,没有纸质的菜单,多利的会馆服务人员是新来的,上次的那个人一家不在了。
2 我们两个把那片地又看了下,根据农科院出的土壤报告,下周 1 规划(种什么) 2 计划(怎么种,怎么收)3 预算(需要的人,财,物)。
多利也是靠国家扶持的公司,国家一直会这样么?肯定不会!我们要做一家不靠政府补贴也能活下去的公司。
我妈养鸡,买的小鸡苗,晚上还要收起来放炕上。现在养鸡以万为单位,和公式一样计算出投入产出比。
观光农业,我去过一些观光的地方,但是你也看不懂,很多小孩子和家长来看,小孩子哪能记得住啊,有时候觉得当时小孩子觉得好,孙桥那边初中生看我觉得比较合适,生物嘛,
农业也在转型服务业,服务就是体验,一些创新的体验会出来,高端的配送,你设置几点送到你家,包装袋的二维码就有如何洗菜,如何烹饪,营养价值,和其他菜的搭配,放冰箱多久才是最好的,在未来比谁吃的健康,
农业科技多发生在美国,因为美国农民少,手机种植:我每年参加工业博览会,里面有很多使用工业的模式去种菜,比如手机种菜,蔬菜墙,就是竖着,或者75度,45度角竖起来一面墙,上面密密麻麻小格子里面,一个格子一个菜,小格子里面是塑料的盆子,到时候直接机械翻个过,里面旧土倒出来,重新换土壤,手机可以控制是否开灯,是否浇水,手机上显示温度,湿度,
温棚:去过上海太阳岛里面的样板温棚,很精致,但是温棚里面的菜没有太多太阳照射,所以味道比较平淡
我以为未来的农业会科技化,后来我去了云南,见到一个叫螺旋藻的植物,那片高原下的苹果黑不溜秋的,看了都没有食欲,那片土地不适合中苹果,因为没有冬天,那个地方的鱼,还有那个水里面的植物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日本拿那里的水研究,合成了酸碱等和原生态一样的水,培养出来的水藻在显微镜下看也是不一样的。
很多东西带有很重要的地域特色,包含很多因素,太阳,土壤的问题,含量。南北当然差距更大,其实动物也有一定地域性,南方的牛羊肉和北方的牛羊肉压根不是同一个味。
世界上啥都是都是由人来创造的,城市里面很多看了蔬菜墙后也想在阳台上放几面,但是城市里面找个土不不容易,连土都要去买,没有有机肥,农业未来走向更加散户种植,全国80%的粮食不是承包的产量大户出来的,还是由小个体生产出来的,很多人都相信小个体中的庄稼更精细化,你自己吃的肯定错不了,大片的产粮大户都是批量生产的,就像你喜欢吃家养的土鸡,还是喜欢吃养鸡场的鸡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返璞归真的农业越来越被还原,比如养动物就包十几亩地,或者一个山头,放在里面就像野生一样去养他们,这就是为啥有些养植户要让猪跑步的原因,那些追求数量时代再过几年就很快就过去,我们不再吃肥肉,我们吃健康的肉。
或许我们会慢慢的觉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吃到放心的东西才重要。所以农业的未来属于真真的庄稼人。种作物里面包含了人文特色。
- 手机:
- 13966668888
- 邮箱:
- 15054259285@qq.com
- 电话:
- 17753219002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火炬路88号青岛网谷火炬园22号楼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