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乡村振兴越往前推进,越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必须加快推动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攻坚突破、落地见效。
习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农村改革中的基础性地位,为农村发展明晰了改革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在新型城镇化、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必须着眼于处理好新形势下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探索完善农民财产权益更加充分、农村集体经济更有活力的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充分激发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
首先,完善赋权活权相关机制。不断完善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益分配机制,是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集体成员权利的重要基础。必须持续深化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让闲置资源、沉睡资产活起来、动起来,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其次,促进规模经营更加高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耕地“细碎化”等状况,与现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已不相适应,需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加快土地规模化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并不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促使规模经营更为高效。
最后,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集体经济组织保持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也是改开云真人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托。促使集体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联合参股等方式,搞活经营服务,拓展发展空间,增加集体收益,实现民富村强。
习指出,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良好的产业,农村的发展必然面临资源难聚、农民难富、人才难留的困境。当前应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调优生产关系,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是着重在健全粮食稳产增产机制上下功夫。粮食安全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极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推动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增效,确保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是着重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上出实招。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智慧农业、高端农机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推进设施农业数字化、智慧化改造,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三是着重在打造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上见成效。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重点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新型集体经济+”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通过产业化的纽带将小农户联结成为和衷共济的产业共同体,破解种养不规模、标准难统一、农机难推广、要素难集聚等瓶颈问题,更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带动农户共同迈向现代化。
习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农村生活条件落后、社会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适应。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改革,就是要着眼破解这些问题,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的现代化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程上,需重点在以下三项机制上发力:
创新民生服务集中保障机制。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也是大势所趋。应顺应未来城乡发展的“集聚化”趋势,创新打造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优质便捷、现代产业支撑有力、田园风光唯美宜人的乡村生活综合发展区,创新城乡教育共同体、医养联合体,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
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机制。坚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的原则,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的原则,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完善提升农村路、水、电、气、物流、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健全资源要素优先保障机制。建设农业强国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必须立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大格局,走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农业强国建设新路子。尤其是应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引导各类资源流向乡村、惠及农民。
习指出,“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这是关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的重要论述。实践工作中,应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创新乡村文明建设、基层治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代要求有差距、基层治理能力还不够强等现实问题,实现乡村治理的全面提升。
一方面,积极涵养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不仅要盯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硬件,更要注重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文明风尚等软件。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群众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红色文化讲堂、村史馆、村民大舞台等文化文明展演平台,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入乡村。
另一方面,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开云真人基。完善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切实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提升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网格化“治理+管理+服务”模式,将治安维稳、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功能集成到网格,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习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强政治保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动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发挥好党建的统领作用。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党组织+”工作模式,选优配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全面提升党组织对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务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落实党的政策、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核心作用。
建强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应不断创新干部队伍培养选拔机制,选好育强镇(街道)、村(社区)班子队伍,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骨干力量。
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矩阵。针对当前不少地区存在的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的现状,按照“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的原则,推动村党组织开展“跨村联建”,探索强村带动、产业拉动、项目牵引等模式,创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打造党建引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集体经济发展矩阵。
- 手机:
- 13966668888
- 邮箱:
- 15054259285@qq.com
- 电话:
- 17753219002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火炬路88号青岛网谷火炬园22号楼102-3